不管徽宗是否能领会自己的意思,他都决定,将这幅承载重要使命的画作完成。
两年很快就过去了,画作终于完成了,他在茅草屋的使命也要结束了。
这幅画的命运是什么呢?他总在设想。
那天晚上,蔡府灯火通明,他忐忑不安地将画作呈给蔡京,根本不敢抬头。没想到,蔡老师看后惊叹不已——如此长卷,散点透视,确实精彩!
第二天,这幅长5米多的画作就被送入深宫。徽宗看完,沉吟片刻,用自己的瘦金体在上面题了五个大字:清明上河图。身边的太监拿着双龙小印,在画作上重重地盖了上去。
作为一个文艺天才,徽宗一眼便看出,那幅巨画表面书写了城市的辉煌,但其实,作画者是想向他展示各种社会顽疾。
不画和谐画问题,他心里有些不快。这样的画,不宜久留身边。
不久,他就找到机会,将这幅画赐给了外戚向氏。
五
再讲讲这幅画后来的命运。
1125年,在严重的内忧外患下,宋徽宗找了一个顶包的人——他的儿子宋钦宗。又两年后,金兵大肆杀入汴京,无数名画文物被捆绑在牛车上运往北方,其中就包括《清明上河图》。